科技观察—智慧停车—捷顺科技—2019年Q2基本分
2023-01-31 00:10

【业务介绍】

捷顺科技主要经营停车业务,是目前国内智慧停车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,2011年上市之后,业务主要以停车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销售为主,从2015-2016年开始公司往“停车+互联网”方向转型,发展智慧停车。对于设备,硬件定义为传统业务,近几年进行持续更新,升级换代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业务。在此基础上,公司转型主要是两个方向:

(1).发展平台业务,包括智慧停车线上平台,云平台,客户服务平台,主要是针对B端的,包括支付、清结算,这些都是在平台上的;

(2).发展智慧停车运营业务,把单个停车场通过联网,集中控制,实现信息共享,提高B端的经营能力,在C端,围绕车主做运营业务

主要业务有三块:

(1).智能硬件

(2)平台:分为私有云部署和SaaS模式,SaaS模式下包括两种,一个是集中管控的SaaS平台,一个是基于云坐席的SaaS平台

(3).智慧停车运营,目前已经联网了8000多家停车场,400多万用户,每天有80万笔的线上订单,另外还拓展广告业务,面向C端的通道服务业务,智慧停车通道业务

捷顺在国内停车行业属于开创者,市占率,品牌处于领先地位。2015年公司开始转型,出现了互联网停车业务,但已经被证明走不通,百分之九十都消失了,从现在来看,不管是用户规模还是车道数量,捷顺已经是市场第一。2018年之前,公司处于转型的上半场,主要是做一些准备工作,2018年已经在转型到了下半场,各项数据都在快速增长,从订单数量来看,2018年初每天线上订单数是10万笔,年底每天已经达到了50万笔,到现在已经超过80万笔了,今年的目标是到年底做到每天150万笔。车道数2018年初连上线的不到10,000车道,2018年底达到26,000车道,今年的目标是做到44,000或者45,000车道。所以业务都是一个增长的趋势。

【行业本质】

智慧停车行业属于产业互联网,不是纯互联网,要牵扯到线下,公司目前在线下有3000多人的地推团队,服务客户,因为B端客户并不是只关心设备,他们还会关注其他类似运营之类的业务。所以公司实行的是“BCG”战略,B端服务好客户,通过云坐席服务帮助客户降低管理成本,改为无人值守停车通道,一年费用只需要1w2,大大降低成本。这个业务是今年春节开始推行的,现在已经有350条车道接入,而且数量还在增加。同时,现在还在推行错峰停车业务,实现车位共享。公司要打造围绕智慧停车的生态,由B到C,围绕C端的线上线下业务已经开展了。G就是政府,很多政府都在关注智慧停车,因为这是与智慧城市相关且很容易落地的一个板块,一般是以城市为单位,建立城市智慧停车平台。To G也是公司近期重点的业务方向,今年公司已经跟常德建立了合资公司,中标了临沂的智慧停车项目,还有几十个城市正在对接。做G端的目的是自上而下,通过建智慧停车平台,政府的车场或者硬件,都将是在捷顺这里。这个行业客户非常分散,捷顺目前有两万多客户,其中有大客户,比如万科,中海,融创等,全国地产前十二强都是捷顺的客户,每年大概有4000-5000万的业绩,虽然很大,但是放在整个市场来看还是很小,所以说客户很分散。

【Q&A】

1. 公司的80万笔订单包括什么?这些订单都会有收益吗?

方通道会有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的通道服务,所以公司大概有千分之三的收益,去年公司在这方面有10.9亿流水,两三百万收益。

2. 车厂如果采用云坐席服务,要更换设备吗?

公司现在的设备都支持云坐席,原有设备分两种:最近两年出厂安装的,基本也是可以安装的,再老就不行了。之前线上的停车场不多,现在多了,已经有8000多个车场接入。

3. 8000多是指停车场数量吗?

是的,停车场数量8000多,车道数量3w+,云坐席是今年新出的业务,现在已经有350多家,一个客户一个月收1000元,一年1.2w元,预期目标是今年做到2000条,收入2000万。目前公司主要推SaaS模式,大型客户例如中海、融创等,都是自行部署,中小型接入到捷顺自己的系统,一年收取5000块费用。车厂按个数来算,云坐席按车道来算,一个项目有多条车道,云坐席不依赖于线上交易,现在只有300多条,只要设备支持,愿意接入服务,公司可以提供云坐席服务。按照推算,有80,000多车道都可以接入云坐席。

4. 目前云坐席推广的难度在哪里?

刚开始做,没看到太大难度,对客户来讲,云坐席可以帮客户降成本,减少保安费用,所以吸引力很大。因为无感支付解决不了百分百的问题,所以还是需要云坐席,这是接下来比较看好的业务,好处在于第一,市场需求大,第二,能做到标准化,可复制,不受地域限制。

5. 顺易通、捷停车等业务整个是如何实现的?

业务板块是这样的,母公司重点聚焦技术产品研发,智能硬件的制造和销售都在母公司。三个主要子公司:

顺易通,是和蚂蚁金服合资,蚂蚁金服占20%股份,重点做智慧停车运营,包括支付、交易等,还有一些线上的广告运营,通道运营等:

科漫达,主要做平台业务,面向B端;

从实际情况来看,最有希望推广云坐席的是顺易通,但其实母公司和子公司还是一套体系,目前捷顺有自己的金融支付平台,也拿到了第三方牌照资格。

6. 天启平台和捷停车的关系是什么?天启平台运营是在哪里?属于哪一级?

捷停车更多是做前端,也就是C端,天启和云平台是做后端,捷停车是跟这个平台打通的。公司几块业务都是在一起的。天启平台的开发是在科漫达,科漫达也是公司百分百控股,所以也是属于母公司。天启在云平台下一级。云平台往下是天启,捷停车也是对接于平台,但不一定是属于天启。

7. 可以介绍一下城市合伙人计划吗?

有三类:第一,销售通路业务,捷顺去年接近80%的业务是由直销公司负责,直销公司分布在全国19个城市,其他城市贡献了接近25%,市场还有很大需求;

第二,城市级,例如常德、河源,跟当地城投成立合资公司,做智慧城市业务;

第三。运营伙伴,他们自己有停车场,捷顺提供服务,包括搭建平台等。

也就是设备销售级、城市级和生态运营级。

8. 捷顺在停车场市场份额占30%吗?

国家没有统一的统计,捷顺在珠三角,在深圳有50%多的占有率,在东莞、佛山都在70%以上,成都、重庆、南京等在30%左右,在上海低一点,因为上海城市太大。所以从全国城市来看,市场份额在30%左右,但如果把县城算进来,就没那么高,因为现在市场在下沉,公司也在做向下的渠道布局,这部分市场空间也比较大。

9. 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速高的原因是什么?

一个原因是受前几年互联网企业影响,毛利率从60%降到40%,40%里面包括主动和被动成分,被动成分是要适应市场竞争,主动成分是指往“互联网+”的转型是公司正在做的,二是主动适应互联网+,主动研发产品,修炼内功,2018年开始互联网企业都倒闭了。公司产品主动降价20%-30%,从财务数据来看,收入不增加,但数量增加了。此外,还增加了分期业务。

10. 公司的收入、变现渠道都有什么?

目前智能硬件占大头。今年预计平台业务达到6000万,智慧停车运营大概也是6000万,这两块业务在去年几乎没有贡献,今年都要开始走到市场变现的阶段了。平台包括天启平台,智慧城市平台,清结算平台。天启有两种,一种云坐席,一种私有云和SaaS模式。智慧停车业务一个是广告运营业务,一个是通道服务和面向C端的业务,目前新业务都开始变现了。这两块业务的毛利率都在50%、60%左右,成本就是人工成本。去年业务下滑也是战略选择的结果,主要是为了打开市场,所以这两块业务要靠主业养,今年这两块业务要开始回馈了。

11. 为什么跟城市合作建设运营平台的金额不高,只有2000多万?运营级别收费量级是多少?

这只是建设费用,后续还有运营费用。跟城市合作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合作,包括建设和运营,一种是公司属于建设方,客户自己做运营。运营分两类,一类是以流量和客户做业务,例如线上广告、通道业务,另一类是停车场经营业务,公司支持合作伙伴做,这块市场会越来越多。

12. 公司未来市场份额会继续扩大吗?

是的,之前互联网企业进入市场,导致公司在深圳的占有率下降了10个点,但现在公司在深圳已经达到60%占有率,接入的停车场已经有1300多家。

13. 设备建成之后就能回款吗?

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销售模式,有预付款,验收之后就能付款,另外一种是分期,比例大概10%左右,去年做到了1.2亿。公司希望未来分期模式多一点。

14. 您认为失败的智能停车的原因有什么?

智慧停车是产业互联网,既有B端,又有C端,互联网公司以互联网思维来做,但大部分工作量在线下,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一个是资金达不到,不是完全要靠送设备来发展业务,另一个是运营变现没有那么快。没有收益。公司认为产业互联网,先要让B端赚钱,再拓展C端。现在公司已经开始变现了,占有提升之后,收益就来了。

15. 有些商场的停车场会用自己的二维码进行停车费用支付,这种核销是在商场自己的APP里吗?

如果商场的停车场是捷顺提供服务的停车场,那实际还是进到捷顺的支付平台,相当于捷顺给它们开了API接口,现在API接口已经对了600多家。

16. 有些停车场生意好,很难有空位,有些停车场生意不好,大部分都是闲置,那么捷顺是什么模式?公司推出的分期付款会对财务产生压力吗?

公司不受这种影响,只要停车场愿意接入捷顺的服务,公司就负责接,后续不会负责停车场的经营,公司只做平台产品。分期付款的模式不会影响公司财务数据,一方面分期的订单金额多则几十万,少则几万,金额不大,另一方面,客户的停车费是先到公司的账上,再结算的,在签合同时公司要求,如果客户当月未付费,那么允许公司从客户当月的停车费用中扣除,对于一个停车场来说,停车设备的费用很小,当月的停车费收入足够买停车设备。所以公司从2017年开始做分期业务,每个月进行收款,到现在基本没什么坏账。

17. 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行业巨头的特点吗?

首先是一家独大,捷顺业务规模放在上市公司里可能不大,也就10个亿左右,但在行业是第一家,另外2、3亿业务规模的有几家,因为行业分散,参与者大概有几百家,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公司。

捷顺主要聚焦在一二线,偏中端以上的客户多一点。全国目前70%以上的机场使用的都是捷顺的产品,还有一些像shopping mall之类的,是公司重点要去推的,分期业务主要面向中小型客户。

18. 公司的广告业务包括什么?

广告分线上线下,线下主要是在停车场里的广告,这部分广告的收入和停车场是分享的,在卖完设备之后会跟停车场签署服务协议,广告收入按六四分成;线上广告业务主要是在公众号和捷停车APP,一条广告三分钱到五分钱,一部分给捷停车自己打广告,另一部分也给外部客户打广告,线上广告推送可以精准触发到特定品牌车主,目前线上的广告位大概有19个。

19. 之前有人投诉捷顺泄露车主信息,是什么情况?

那是刚开始上线时候出来的漏洞,后来更改了绑定模式,只能和车主本人绑定,其实这里面涉及到的还是安全和隐私的关系,捷顺之后也推出了防盗模式,只有车主本人可以控制是否离开停车位。

20. 捷顺的产品可以接入其余品牌的设备吗?

理论上是可以兼容的,但是不同品牌产品前端功能不一样,兼容之后服务也不好,所以公司宁愿再销售一次,重新更换新产品。

21. 单车位投资额是多少?

要分情况来看,一种是跟车位没关系,只跟出口有关系,一个出口两三万左右,还有一类是shopping mall这种,会有车位引导,这种就按车位来算,每个车位500或600元。

22. 捷顺跟海康比,优势是在渠道吗?

区别有两种吧,第一是海康是批量化生产,以大客户为主,捷顺客户比较分散,第二是对行业的认知不一样,海康是标准化的产品,但在停车行业,客户需求差异化,要做定制,在算法方面,海康可能比较强,但是具体到在车场特定领域识别的算法,那么公司是比较强的。海康也进入好几年了,还是缺少一些渠道资源。公司的优势在于定制化、非标特点和行业销售模式。

23. 停车定制体现在什么方面?

主要体现在平台端,例如高管特权,还有一些是要跟某些物业功能打通。

24. 无感支付情况现在怎么样?商场对于推行无感支付支持吗?

公司下一步重点推无感支付,之前收费模式有两种,一种是无感支付,另一种是扫码支付,公司也在慢慢引导用户转向无感支付。商场还是希望用户关注它们自己的公众号,达到引流的目的,对公司来说,也可以为它们提供API接口,保证用户付款时还是通过捷顺自己的支付平台。

25. 公司之前的市占率很高,现在设备销售饱和了,那么未来收费模式如何增长?

这也是我们转型的原因,原来是以设备和硬件为主,这块业务现在还会继续做,而且随着智慧停车的发展,原有设备也需要更换,预计未来5-10年,每年还是保持20%左右的增速。另外还有两个业务,一个是平台业务,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,对大型客户,采用私有云部署,对中小型客户,提供SaaS服务。对平台业务来说,更看重saas服务,因为可以持续收费;还有一个业务是智慧停车运营,包括围绕B端的运营和围绕C端的运营,例如广告、车位租赁、通道服务等,公司的目标是建立智慧停车运营生态。今年平台端目标是6000万,运营端也是6000万目标。

26. Saas的用户和ARPU值怎么算?

SaaS服务一种是接车道,团队目标是3000条,车道一条一年12,000元,另一种天启SaaS项目一年5000元,今年目标是做到1000个以上。接车道属于云坐席,后台会有人支持,天启属于集中管控,

27.这两快业务未来收入?

云坐席,预计2000-3000条车道,到明年会有两千多万收入,明年增速会更大。

28. 单个停车场车道转云坐席的比例有多少?

停车场至少留一个人工的车道,车道越多,转化率越高。

29. 假如车牌识别不了,云坐席如何解决?

车牌识别不了有两类:第一种是车牌有污点,第二种是车牌有误读率,这种情况下车主可以联系后台,后台进行纠正。

30. 云坐席的运营模式有几种?

有两种,一种是租赁模式,客户有很多车场,公司提供云坐席服务,管理由客户的人员自行管理,另一种是云坐席平台就在公司,客户自己不做管理,现在公司后台云坐席业务一个人可以管50个车场,随着技术提升和熟练度增加,这个数目还会增加。

31. 如何看待蚂蚁金服投资顺易通?

蚂蚁金服作线上运营很厉害,它们投资顺易通一是看重行业前景,另一个是想提高支付宝在停车业务的普及率,目前公司已经帮支付宝在华南地区的普及率提高到了两位数,当然,公司也不排他,跟腾讯也有合作。

联系方式

电话:17629240022

传真:029-62093939

邮箱:17629240022@163.com

地址: